欢迎光临
手机网站 | 联系我们:0317-4408128 | 加入收藏
  • 技术文章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技术指导

    2025-08-30 10:31:17  来源:沧州科兴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技术指导
    一、 人员分工
    首先将检测人员进行分工:如果使用普通机械回弹仪,则一人操作回弹仪并报数,一人进行现场记录;如果使用数显回弹仪,则一人操作回弹仪即可。
    二、现场资料及信息收集
    1) 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2) 构件名称、数量及混凝土类型、强度等级。
    3) 水泥安定性;外加剂、掺合料品种;混凝土配合比等。
    4) 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
    5) 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6) 结构或构件检测原因。
    三、被测结构准备
    1) 单个检测:适用于对混凝土强度质量有怀疑的单个结构或构件的检测
    2) 批量检测:适用于混凝土生产工艺、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养护条件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构件。按批进行检测时,应随即抽取构件。一般情况下,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得少于10件。当检验批构件数量过多或过少时,抽样构件数可适当调整,但不得少于有关标准规定的*小抽样数量。(按批进行检测的构件,抽检数量不得少于同批构件总数的30%且不得少于10件。抽检构件时,应随机抽取并使所抽构件具有代表性。)
    四、测区布置
    1) 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应少于10个。当检验受检构件数量较多且不需提供单个构件推定强度时,每个构件的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对于某一方向尺寸不大于4.5m且另一方向尺寸不大于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也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少于5个。
    2) 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3) 测区宜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检测,检测面为混凝土的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也可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检测面为混凝土的浇筑表面或底面。
    4) 测区宜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的可测面上,也可布置在一个可测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5) 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 m2。
    6) 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涂层以及蜂窝、麻面。
    7) 对弹击时产生颤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8) 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并宜在记录纸上绘制测区布置示意图和描述外观质量情况。
    9) 检测泵送混凝土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
    五、回弹值测量
    1. 测试要求
    1) 测量回弹值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
    2) 每一测区应读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至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离不宜小于20mm;测点距外露钢筋、预埋件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应只弹击一次。
    2. 测试准备
    1) 如果是有线数显回弹仪(ZBL-S220),则用信号线将数显回弹仪与主机连接好,打开回弹仪主机电源。如果是一体式(ZBL-S201)数显回弹仪,则直接打开电源即可。如果是无线数显回弹仪(ZBL-S230),则将回弹仪及主机的电源打开。
    2) 进入参数设置界面,设置构件编号、测试面、测试角度、测区数等,详细操作见仪器使用说明书。;
    3. 测试
    1) 在第1个测区内随机弹击16个回弹值,弹击完后按存储键或自动保存;
    2) 重复第1步,直到测试完所有测区。
    六、碳化深度值测量
    1) 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取其平均值作为该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2) 测量碳化深度值时,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不得用水擦洗。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时,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测量3次,每次读数精确至0.25mm,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精确至0.5 mm。
    3) 将碳化值输入到数显回弹仪主机。
    七、数据处理
    1. 数据传输:将仪器中的测试数据通过仪器的USB接口或U盘传输到计算机中。
    2. 数据处理:
    1)双击计算机桌面上的“回弹测强数据处理”图标,运行处理软件,打开测试数据;
    2)设置工程信息、构件信息;
    3)设置计算参数,选择规程曲线;
    4)将原始数据、计算结果打印输出;
    5)生成检测报告初稿。
    八、报告编写
    根据上述数据处理生成的报告初稿进行编写,编写的报告应涵盖以下内容:
    1) 工程及测试信息;
    2) 回弹法检测结果汇总表(包括每个构件的换算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小值及推定强度值等);
    3) 每个构件的原始数据、计算结果;
    4) 每个构件的合格判定(推定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留言
    张先生
    谷瀑服务条款》《隐私政策

冀公网安备 13092902000188号